如果說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,那么河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城市,首當九朝古都洛陽,其次七朝古都開封,再次就是被譽為“禪宗祖庭,武林寶刀”的登封少林寺。別的像新鄭黃帝故里、鞏義杜甫故里、國家有名的景區的是康百萬莊園、安陽殷墟、三門峽函谷關、張衡墓、淮陽太昊陵等名勝古跡,不勝枚舉。 既然有這么豐富的歷史,那美食也是讓人垂涎三尺的啊。今天宇達人就帶您吃遍河南,與您一起感受舌尖上的河南。
美食1 不翻湯
先從九朝古都的洛陽說起吧,洛陽老城區的麗景門,原名麗京門,于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,它是一座古老的洛陽風貌的城樓,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有“不到麗景門,枉來洛陽城”的美譽。麗景門里有個不翻湯,相傳,康熙暗查難民情途經洛陽欒川大清溝,由于長途跋涉又饑又渴,看到一老婦正在烙餅,便上前討要,夫人說:“餅還未翻,等一會兒!笨滴跽f:“不翻”抓起便吃。從此此餅便命名為“洛陽不翻”,再后來就有了這個不翻湯。
美食2 鯉魚焙面
鯉魚焙面是七朝古都開封的傳統名菜之一,久負盛名。傳說,在1900年,清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為逃避八國聯軍之難,曾在開封停留。開封府衙著名廚備膳,供奉“糖醋熘魚”,光緒和慈禧太后食后,連聲稱贊。光緒稱之“古都一佳肴”慈禧高興地說:“膳后忘返”。隨身太監手書一聯:“熘魚出何處,中原古汴梁”,賜給開封府以示表彰。1930年前后,開封餐點師是將用油炸過的“龍須面”蓋在做好的“糖醋熘魚”上面,創作了“糖醋熘魚帶焙面”名菜,深為顧客歡迎。將二者合而為一,即可食魚,又可以面蘸汁,故別有風味。
美食3 道口燒雞
道口燒雞創始于清順治很多年,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我們剛開始道口燒雞尚未具特色,生意并不興隆。到乾隆五十二年一個叫張炳的商人得朋友劉義的方法:“想要燒雞香,八料加老湯”的制作方法,得以盛名。后來張炳把燒雞店改名為“義興張”寓意就是:“友義興張”。據說,清嘉慶年間,一次嘉慶皇帝巡路過道口,忽聞奇香而振奮,問左右人道:“何物發出此香?”左右答道:“燒雞”。隨從將燒雞獻上,嘉慶嘗后大喜說道:“色、香、味三絕”。從此以后,道口燒雞成了清廷的貢品。張炳的世代子孫,繼承和發展了祖先的精湛技藝,使“義興店”燒雞一直保持著他的獨特風味。
美食4 河南燴面
燴面是響當當的河南名吃,可謂是家喻戶曉的美食,被譽為“中國十大面條之一”。相傳,唐太宗李世民在登基前的一個隆冬雪天,患寒病落難于一農院。母親和兒子心地善良,本想這把家里的牲畜宰之為李世民燉湯煮面,怎奈追敵逼迫情形緊急,老婦人草草將面團拉扯后直接下入湯鍋,煮了碗燴面端給李世民。李世民吃得滿身冒汗、暖流涌身,不覺精神大振,寒疾痊愈。于是策馬謝別。李世民即位后,整日山珍海味倒覺不出什么滋味,就想起吃過的那對母親和兒子做的面,想到他們的救命之恩,便派人尋訪母親和兒子,以厚加賞賜。還真是不負有心人,終于找到了那母親和兒子。太宗又命御廚向老人拜師學藝。從此,唐宮庭御膳譜上就多了這救命之面——麒麟面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燴面日益受到人們的肯定和青睞。燴面也以其湯肥肉瘦、濃香爽口、營養豐富、獨特的風味而享譽全國。
河南的名吃還有很多很多,不勝枚舉,如果喜愛美食的朋友們,可以來我們宇達喲,我們帶您吃遍美食。